低温条件下外源生理活性物质对棉铃发育的影响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Q945.4 S56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831);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2003-05-02B);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2109)


Effects of Exogenous and Phys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tton Bolls at Low Temperature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和4月20日(正常播期)、6月15日(晚播)两个播期条件下.对棉花1~4果枝1、2果节棉铃及其对位果枝叶于花后15d和30d涂抹外源生理活性物质:6%蔗糖和0.6%符氨酰胺混合溶液(C+N)、2%蔗糖和0.2%谷氨酰胺混合溶液(1/3C+1/3N)及12%蔗精和1.2%谷氨酰胺混合溶液(2C+2N).各浓度处理的C/N比值相同。统计正常播期铃龄50d和纤维加厚发育期(铃龄25~50d)日均温分别为28.5℃、28.1℃.晚播铃龄50d和纤维加厚发育期日均温分刖为22.9℃、21.4℃(超过了相应的临界温度21℃和18℃)。试验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花后15dC+N处理以及花后30d 2C+2N处理促进了氮和可溶性糖的运转.均使铃重增加最大,分别达0.40g和0.58g。3种浓度外源生理活性物质均增加了纤维素的累积量.且于花后30d促进了螺旋角(φ)和取向分布角(ψ)的优化.提高了纤维比强度.其中以2C+2N处理提高纤维比强度幅度最大.达1.45cN/tex。花后15d以1/3C+1/3N处理对提高纤维比强度最有利.达2.10cN/tex。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卞海云 陈兵林 周治国 蒋光华 胡宏标.低温条件下外源生理活性物质对棉铃发育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9):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