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芳 , 曹媛媛 , 白妙妍 , 阎岩 , 毛仁俊 , 杜宏涛
2024, 44(6):845-852.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40032 CSTR:
摘要:目的】考察密旋链霉菌Act12发酵液对石油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探讨其缓解石油胁迫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中苜3号’紫花苜蓿作为供试植物,采用盆栽试验,考察3%(W/W)石油胁迫和不同浓度(0、1%、10%和100%)Act12发酵液处理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根系构型、光合特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相较于对照组(CK),3%(W/W)石油胁迫显著抑制了幼苗的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的积累,同时增加了丙二醛的积累,降低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改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中低浓度(1%和10%)的发酵液处理可以有效缓解石油胁迫对紫花苜蓿幼苗的毒害,并以10%的Act12发酵液效果最佳;与不施用Act12发酵液处理相比,10% Act12发酵液处理幼苗的株高、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茎耐受指数、根耐受指数、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均显著增加,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了42.49%和56.45%、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79.25%和89.83%、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167.63%和256.15%,根系SOD和POD活性分别提升了35.81%和57.33%。【结论】中低浓度的密旋链霉菌Act12发酵液能有效调节石油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降低MDA含量,增强光合作用能力,增加生物量,提高抗性,有效缓解石油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
谭梅娟 , 王捷 , 王清华 , 王嘉姝 , 余晨钶 , 刘琪
2024, 44(6):853-862.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691 CSTR:
摘要:盐胁迫是影响小麦萌发、生长和生产的最重要环境因素。探究链带藻(Desmodesmus Sp.)生物刺激剂对盐胁迫条件下小麦种子和早期幼苗抗盐、生长和生理的缓解效应以及最佳施用浓度,可为其应用于缓解小麦盐胁迫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培养皿培养法,将小麦种子置于100 mmol/L NaCl胁迫下,外源添加25,50,100,200 mg/L的链带藻提取物(DAE),处理7 d后测量各项萌发和生长参数。【结果】外源添加DAE处理缓解了盐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了盐胁迫下小麦种子的萌发率和叶片含水量,促进了生物量的积累;提高了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降低了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了丙二醛含量和膜透性。在10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25 mg/L DAE对盐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早期幼苗生长抑制作用的缓解效果最佳。【结论】链带藻细胞提取物通过促进小麦种子早期萌发的启动,提高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增强小麦种子及早期幼苗对盐胁迫的适应性,提升了小麦的耐盐能力。
2024, 44(6):863-869.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740 CSTR:
摘要:【目的】为明确葡萄枝条木质部导水能力与温度的量化关系,探索节对水分运输效率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以巨峰葡萄一年生枝条为材料,在0.5~40℃温度范围,利用低压液流计法测试了节间和带节茎段的导水率、比导率及导水率损失(PLC)随温度的变化,分析了节与节间茎段导水特性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巨峰葡萄茎段导水率和比导率均与温度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当温度从0.5℃升高至40℃,节间茎段的初始导水率、最大导水率、初始比导率、最大比导率分别升高154%、198%、157%和200%。节间茎段的导水率和比导率整体明显大于带节茎段,随着温度的升高,差异呈增大趋势。节间茎段的PLC整体明显大于带节茎段,而带节茎段的导水率和比导率受温度的影响小于节间茎段。利用线性回归方程可对不同温度下的导水率和比导率进行预测。导水率和比导率与各温度下水的粘滞系数进行权衡后,各温度下的权衡导水率和权衡比导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可见,葡萄茎段导水特性随温度改变发生了规律性变化,节对水分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有权衡作用。
宁秋燕 , 冯亚颀 , 何卫中 , 吉庆勇 , 疏再发 , 郑生宏
2024, 44(6):870-879.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696 CSTR:
摘要:为了探究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色素含量与叶色参数之间的关系,以143份黄、白化和紫化叶色特异茶树种质为材料,比较分析各种质叶片叶色参数L*、ɑ*、b*值和花青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探讨叶片色素含量和叶色参数关系,为叶色特异茶树种质叶片呈色机理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紫化茶树种质花青素含量和ɑ*值较高,叶片呈现紫红色;黄化种质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含量比值和b*值较高,叶片呈黄色,白化种质L*值较高,叶片呈白色。在叶色表型性状方面,叶色特异茶树种质大体聚为两大类群,白色系和黄色系聚为一大类,紫色系聚为另一大类。(2)叶色特异茶树种质叶片叶色参数ɑ*值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L*值、b*值与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且b*值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花青素、叶绿素对叶片CIEL*ɑ*b*值直接作用较大。总之,ɑ*值可作为描述叶色特异茶树种质叶片紫红色性状的代表性参数,b*值可作为描述叶色特异茶树种质叶片黄色性状的代表性参数。
蒋毅 , 史敏晶 , 戴明鋆 , 葛立鑫 , 张世鑫 , 张华
2024, 44(6):880-890.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630 CSTR:
摘要:【目的】蒲公英是西藏最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研究其植株内主要药理活性成分黄酮类、多糖以及其他糖分含量在种间差异以及随着坡向和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对其高效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以毛柄蒲公英、大头蒲公英、锡金蒲公英、灰果蒲公英、反苞蒲公英和角苞蒲公英不同坡向和海拔样地的全草样本为研究材料,分别对植株中的总黄酮和几种糖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1)总黄酮含量在毛柄蒲公英西坡3 900 m样本中最高(80.96 mg/g),而锡金蒲公英东坡2 300 m样本含量(29.08 mg/g)最低,并显著低于其他样本(P<0.05)。(2)总糖含量在反苞蒲公英东坡2 000 m样本中达440.55 mg/g,显著高于其他样本;而锡金蒲公英西坡4 200 m样本仅63 mg/g,显著低于其他样本。(3)所有样本中还原性糖含量最高为61.1 mg/g,最低为35.98 mg/g,但不同种质和不同海拔高度之间的差距不如总糖含量明显。(4)多糖含量在反苞蒲公英东坡2 000 m和锡金蒲公英西坡3 000 m样本高达320 mg/g以上,而锡金蒲公英西坡4 200 m和3 900 m以及毛柄蒲公英西坡3 900 m样本含量不足70 mg/g,并与其他样本差异显著。【结论】西藏蒲公英中黄酮和多糖含量较高,并在不同种质之间差异明显;黄酮和多糖含量随海拔或坡向呈相反变化趋势,而多糖和总糖含量则有相似的变化规律;高海拔和西坡向可能有利于黄酮积累,低海拔和东坡向可能有利于多糖积累。
2024, 44(6):891-903.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730 CSTR:
摘要:【目的】为探索胡颓子科叶绿体基因组演化趋势,从而为胡颓子科植物物种鉴定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从头组装并注释了沙棘属(Hippophae)和野牛果属(Shepherdia)共4个类群的叶绿体基因组,结合已发表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比较了胡颓子科各类群叶绿体基因组的基因构成、重复序列和结构特征,建立了系统发育树,并通过高分化区定位了该科叶绿体基因组的潜在DNA条形码区域。【结果】胡颓子科各属叶绿体基因组在四分体结构、基因数量和排列上高度相似;沙棘属和野牛果属的反向重复区(IR)和整个基因组重复序列数目较胡颓子属有扩张和增加的趋势。基于胡颓子科18个类群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发育树中,胡颓子属、沙棘属和野牛果属各自聚为一支,前者先分化出来,沙棘属和野牛果属有最近共同祖先;从长单拷贝区(LSC)和短单拷贝区(SSC)筛选出3个DNA条形码候选区,其中ycf1基因的鉴定效果最佳,基于此构建的各类群系统发育关系与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结果一致。【结论】胡颓子科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保守,但其非编码区序列在各属间存在明显差异,且IR区序列与重复序列在演化过程中分别有扩张和增多的趋势。研究选定的DNA条形码序列能很好区分胡颓子科各属之间以及胡颓子属内物种间关系。
戚雨岑 , 杨淑敏 , 苏琳 , 杨艺 , 张启翔 , 潘会堂
2024, 44(6):904-911.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568 CSTR:
摘要:【目的】为了探究月季重瓣性状的调控机制,课题组前期筛选到一个与花发育相关的AG同源基因RcAGL61,本研究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对该基因在‘窄叶藤本月季花’ב月月粉’杂交群体中重瓣株系和单瓣株系花芽5个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以重瓣株系和单瓣株系为材料,克隆RcAGL61,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及VIGS实验。【结果】(1)该基因表达水平在单瓣株系的五个发育时期均显著高于重瓣株系,在单瓣株系花发育的S4-S5期比S1-S3期表达量明显升高。(2)RcAGL61编码区序列在单瓣株系和重瓣株系中一致,长度为495 bp,与RcAG基因序列相似度为30.75%,编码164个氨基酸,含有一个MADS-Box保守结构域,属于MADS-Box基因家族。(3)亚细胞定位发现RcAGL61蛋白定位于烟草表皮细胞的细胞核。(4)沉默该基因后,瓣化雄蕊数量增加,雄蕊数量减少,花瓣数量增加,萼片数量和雌蕊数量无显著变化。【结论】RcAGL61参与调控了雄蕊原基和花瓣原基间的转变,影响了月季的花瓣数量。
杨艺慧 , 邹吉睿 , 马波 , 冷平生 , 胡增辉 , 吴静
2024, 44(6):912-919.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661 CSTR:
摘要:【目的】探究1-脱氧木酮糖-5-磷酸还原酶(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reductoisomerase, DXR)基因在紫丁香单萜物质合成中的作用,为紫丁香花香分子育种提供有效的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紫丁香(Syringa oblata)花瓣为材料,克隆了SoDXR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亚细胞定位分析,不同花发育时期和器官组织中的qRT-PCR表达分析,及在金鱼草花瓣中异源瞬时过表达探究其功能。【结果】SoDXR基因全长为1 425 bp,编码474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具有保守的DXP_reductoisom结构域,与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和油橄榄(Olea europaea)的相似性高达95%。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主要定位于质体,与软件预测结果一致。伴随着开花,SoDXR表达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初开期最高;在各个器官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花瓣中表达量最高,茎中表达量最低。瞬时过表达发现,SoDXR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促进了主要单萜成分罗勒烯和月桂烯的释放,释放量分别增加了15.03倍和4.83倍。【结论】SoDXR基因正调控紫丁香单萜物质的合成,推测DXR基因在花香次级代谢物合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2024, 44(6):920-929.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787 CSTR:
摘要:【目的】bHLH转录因子数量众多,能够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等过程。本试验以蒺藜苜蓿R108为材料,初步探讨MtbHLH25基因的功能。【方法】通过PCR扩增技术从蒺藜苜蓿中克隆MtbHLH25基因和启动子,构建酵母表达载体并用LiAc转化法转移到Y2H Gold酵母菌株中进行酵母自激活检测,构建亚细胞定位载体并通过冻融法转入农杆菌EHA105,菌液注射到烟草下表皮细胞后利用SP8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MtbHLH25基因的时空表达水平。【结果】(1)从蒺藜苜蓿中成功克隆出MtbHLH25基因和启动子,该基因总长882 bp,共编码293个氨基酸。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其包含了ABA、MeJA、GA和SA等响应元件。(2)进化树结果表明MtbHLH25蛋白与蚕豆和长柔毛野豌豆中bHLH蛋白高度同源。(3)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MtbHLH25蛋白定位于细胞核。(4)酵母自激活检测结果显示MtbHLH25蛋白具有自激活活性。(5)表达分析结果显示,MtbHLH25在蒺藜苜蓿根、茎、叶、花和果实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根中表达水平最高;外源SA、MeJA、ABA、GA以及盐胁迫使MtbHLH25基因表达量都呈下降趋势,推测SA、MeJA、ABA、GA以及盐胁迫对MtbHLH25基因的表达起到负调控作用。干旱胁迫能够显著诱导MtbHLH25基因表达量的上升,说明该转录因子可能在干旱胁迫中起到正调控作用。【结论】MtbHLH25基因可能对盐胁迫敏感,在干旱胁迫中可能发挥正调控作用。此外,MtbHLH25蛋白具有自激活活性,对下游启动子调控的报告基因可能具有激活作用。
文碧瑶 , 彭喜旭 , 田建红 , 邬清韬 , 王海华 , 唐新科
2024, 44(6):930-937.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313 CSTR:
摘要:【目的】WRKY转录因子参与植物对低磷胁迫反应的调控。文章基于前期苦荞在低磷胁迫下的转录组数据,克隆FtWRKY28 基因,预测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结构特征,分析基因在各器官中以及在低磷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分析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转录激活活性,为阐明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基于苦荞基因组数据库注释设计特异引物,用逆转录PCR从低磷处理的苦荞根RNA样中克隆FtWRKY28的完整编码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与蛋白的结构以及同源蛋白的进化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基因的表达模式,采用拟南芥原生质体瞬时表达体系分析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采用酵母单杂交分析蛋白的转录激活活性。【结果】FtWRKY28的完整编码序列长876 bp,编码1个含291个氨基酸、有1个WRKY结构域、锌指结构域为C2H2型的蛋白,归属WRKY家族Ⅱ组。FtWRKY28定位于细胞核,具有转录激活活性。FtWRKY28在根中表达水平最高,受低磷、吲哚乙酸、赤霉素3和6-苄氨基嘌呤显著诱导。【结论】FtWRKY28具有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与生物化学特征,可能通过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信号网络的交互作用,调控苦荞在低磷胁迫下的响应过程。
2024, 44(6):938-949.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756 CSTR:
摘要:【目的】通过翅果油树不同时期种仁的转录组学分析,挖掘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观察记录翅果油树果实发育情况并以成年翅果油树果实开始膨大时期(C6)、果实迅速膨大时期(C7)和果实成熟时期(C8)的新鲜种仁为试验材料,以水解-提取法测定3个时期种仁的脂肪酸组分与含量,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C6、C7时期样品表达差异,并寻找关键差异表达基因。【结果】3个时期的脂肪酸平均含量随时间推移呈逐渐上升趋势;C6、C7时期的种仁数据中共获得6 375个上调表达基因,8 124个下调表达基因;8 137个差异表达基因在GO数据库中获得注释;4 275个差异表达基因在KEGG数据库中获得注释,主要涉及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激素传导,氨基酸合成途径等通路,其中,脂肪酸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等与脂肪酸相关的通路均被富集,并重点挖掘出8个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候选基因,发现与果实膨大时期(C6)相比,EmBCCP1、EmSAD1、EmFAD2-1、EmFAD3-1、EmPDCT1基因的上调表达和EmFAbG1、EmPDAT1、EmKASI1基因的下调表达。【结论】EmBCCP1、EmSAD1、EmFAD2-1、EmFAD3-1、EmPDCT1、EmKASI1、EmFAbG1、EmPDAT1基因可能促进了翅果油树种仁油酸、亚油酸的合成积累,可作为翅果油树种仁脂肪酸合成的关键候选基因
2024, 44(6):950-960.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767 CSTR:
摘要:【目的】蒙古黄芪是黄芪药材的重要基原植物,其主要种植地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均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定期的间歇式降雨造成了植物干旱复水循环。研究黄芪在干旱及复水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变化特征对于了解其响应自然间歇降雨的干旱胁迫机制非常关键。【方法】试验以一年生蒙古黄芪种苗为材料,进行反复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后,测定盆栽土壤养分及其根长、根粗,采用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蒙古黄芪的初生差异代谢物,并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及代谢通路分析;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法、香草醛-冰醋酸比色法和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反复干旱胁迫处理下蒙古黄芪根中总黄酮、总皂苷及多糖物质含量。【结果】(1)蒙古黄芪在面临干旱胁迫时会呈现根粗减小,根长和须根密度增加的趋势;(2)干旱及复水处理下,代谢组共检测到42种代谢产物,主要是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胺类及氨类化合物和糖类等;代谢通路分析发现,植株在反复干旱胁迫过程中主要会影响体内的氨基酸代谢途径,通过增加天冬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及精氨酸的含量,降低天冬酰胺、色氨酸和4-氨基丁酸和含量来增强自身抗旱性,具体表现为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等代谢物增加1~3倍,色氨酸和4-氨基丁酸等代谢物下降约1~2倍。(3)在第1轮干旱胁迫下黄芪总皂苷积累,而第2轮干旱胁迫后黄芪皂苷、总黄酮类、多糖3种活性物质的生成量减少,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与蒙古黄芪响应水分胁迫的机制密切相关,同时植株本身也会调节自身的次生代谢产物以响应环境变化。
管 岳,申文靖,陆彪,王妍欣,阿克居力得孜.努尔改里得,周 龙
2024, 44(6):961-967.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734 CSTR:
摘要:【目的】明确新疆野扁桃(Amygdalus ledebouriana)土壤种子库及幼苗更新特征,探究影响野扁桃种群更新受限因子。【方法】以新疆塔额盆地的野扁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野外样地调查、土样采集及母株下幼苗数量、级别统计的方法对新疆野扁桃土壤种子库及幼苗更新进行研究。【结果】(1)野扁桃土壤种子库种子平均密度为96.45粒/m2,托里居群完整种子密度最大,裕民居群被啃食种子密度最大,虫蛀种子仅在塔城居群出现;(2)野扁桃种子主要分布在枯枝落叶层,占种子总量的56.29%,S2(0—5 cm)土层占29.07%,S3(5—10 cm)土层占14.65%,土壤种子水平扩散距离与野扁桃所处坡度成正比;(3)调查的野扁桃幼苗中未发现实生苗,Ⅰ级苗占幼苗总数的51.13%,母株基部50 cm内的范围是野扁桃幼苗集中分布区域。【结论】野扁桃土壤种子库分布特征表现为近母株及地表,幼苗更新的特征也表现为近母株分布,自然条件下,被啃食种子、虫蛀种子和生态位缺失是野扁桃实生苗无法萌发,实生更新受限转而进行萌生更新的主要原因。
2024, 44(6):968-976.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401 CSTR:
摘要:【目的】河岸带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对维持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为揭示黄河中下游河岸带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一步为黄河中下游过渡区河岸生态恢复、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样方调查法、试验分析法、CCA排序法等方法,以河南黄河中下游过渡区对植物分布和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黄河中下游过渡区河岸土壤含水量、有机质、速效钾及有效磷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全氮变异系数为强变异性,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中度不均匀的特征。(2)黄河中下游过渡区河岸植物优势度指数(D)与土壤全氮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土壤pH值、速效钾和有效磷对物种丰富度指数(S)的影响不明显;均匀度指数(E)、香农-威纳指数(H)与6个土壤因子之间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3)红蓼、头状穗莎草、长芒稗、糠稷、醴肠群落的分布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青蒿、酸枣、毛白杨等的分布主要受全氮的影响较大,在全氮含量较高的区域分布较多;葎草和反枝苋受速效钾影响较大;而狗牙根、苍耳、芦苇、狗尾草、春蓼、绿豆等群落受土壤因子的影响较小。
2024, 44(6):977-986.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598 CSTR:
摘要:【目的】对宽叶山蒿叶和艾叶进行研究,为其鉴别提供微形态资料。【方法】利用数码相机、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叶脉、叶表面和粉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强光背景下,只有宽叶山蒿叶各级叶脉能清晰观察到。(2)腺毛只分布于宽叶山蒿叶的下表面,而艾叶上、下表面均有大量腺毛。(3)和艾叶相似,宽叶山蒿叶下表面也密被T 形非腺毛,顶细胞有2 种:一种顶细胞呈长梭形而弯曲,平均长度约1450 μm(I 型);另一种顶细胞细长,扁平且扭曲,平均长度约2800 μm(II 型),超过艾叶的1700μm。(4)宽叶山蒿叶肉组织中草酸钙簇晶较少,且最大只有10 μm。【结论】 研究发现,宽叶山蒿和艾的叶脉微形态特点及其叶上表面腺毛的有无特征可用于两者叶的快速鉴别。
焦芳芳 , 赵伟 , 阿依古丽.阿卜杜热伊木 , 张爱勤
2024, 44(6):987-994.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726 CSTR:
摘要:【目的】在植物的所有生活史特征中,交配格局可能是对宏观进化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不确定的传粉环境中,两性花植物常常具有潜在的自交能力,鉴于自交的交配代价,两种交配方式如何权衡,一直是深入理解交配系统演化的关键问题。【方法】为了探讨早春不稳定传粉环境中植物的自交策略,以早春短命植物新疆郁金香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及人工控制实验对自然居群的开花习性、传粉者类群、散粉动态、自花粉传递模式和交配系统等进行研究。【结果】(1)新疆郁金香自然种群4月上旬或中旬开花,单花期5-6 d,白天开放晚上闭合,花粉的释放从外轮开始,由下到上呈拉链式次序呈现。(2)传粉者主要为蜂类和食蚜蝇,访花频率普遍较低,且在年份间存在较大差异,但结实率普遍较高。(3)控制授粉实验表明居群为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的混合性交配系统类型。傍晚花闭合时雄蕊的自主运动促进了柱头的自花授粉,这一传粉模式促进了竞自交的发生,但大量自花粉的落置发生在开花后的第4 d,占自花粉总落置量的50.22%,为一种延迟自交的机制。【结论】在传粉受限的情况下,新疆郁金香的竞自交和延迟自交促进了柱头的花粉落置,这种集异交、竞自交和延迟自交为一体的交配策略灵活地应对了早春不稳定的传粉环境,是对早春低温度条件下不确定传粉服务的一种适应,也是早春短命植物的一种繁殖保证对策。
2024, 44(6):995-1002.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634 CSTR:
摘要:【目的】文章旨在探讨山东昆嵛山地衣的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其物种组成和分布。【方法】综合运用形态学、解剖学、化学成分分析和基于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等手段对采自该区域的地衣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发现了3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哈氏癞屑衣(Lepraria harrisiana Lendemer)、尼氏绒枝(Leprocaulon nicholsiae Lendemer & E. Tripp)、鳞棕衣[Brownliella kobeana (Nyl.) S.Y. Kondr.,K?rnefelt,A. Thell,Elix,Jung Kim,A.S. Kondr. & Hur],该文对这3个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了其地衣体形态特征图片。研究标本保存于山东师范大学学植物标本室(SDNU)。【结论】昆嵛山地衣物种丰富度较高。
2024, 44(6):1003-1008.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794 CSTR:
摘要:【目的】横断山脉北部生物多样性丰富,最近10多年,有许多关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考察报道。考察队于2023年6—8月在横断山北部开展了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结构调查,又获得了不少新的考察成果。【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对植物进行采集和拍照,制作标本,并进行分类鉴定,报道了采自西藏横断山北缘昌都察雅地区的8个西藏新记录种。【结果】分别为矮麻黄(Ephedra minuta Florin)、拧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炉霍杜鹃(Rhododendron luhuoense H. P. Yang)、千里香杜鹃(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长柱直枝杜鹃(Rhododendron orthocladum var. longistylum Philipson et M. N. Philipson)、南方雪层杜鹃(Rhododendron nivale Hook. f. subsp. australe Philipson et M. N. Philipson)、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细穗藜[Chenopodiastrum gracilispicum (H.W. Kung) Uotila]。【结论】新分布植物的发现对于西藏横断山区植物区系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凭证标本保存于宜宾学院植物标本室。
徐雪 , 代朝霞 , 伍明理 , 韦堂航 , 杨道平 , 苟光前
2024, 44(6):1009-1016.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675 CSTR:
摘要:【目的】摸清贵州竹类资源本底,以补充和丰富贵州现有竹类资料,为后续竹产业的规划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以“面”“点”结合的方式进行野外调查,标本的采集和鉴定,以及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出此前从未有分布记录的属和种。【结果】发现了贵州省竹类植物新纪录的1个属和6个种,即[/思]簩竹属(Schizostachyum)、[/思]簩竹(S. pseudolima McClure)、鸡窦簕竹(Bambusa funghomii McClure)、龙山玉山竹(Yushania longshanensis D. Z. Li & X. Y. Ye)、滑竹(Y. polytricha Hsueh et Yi)、少枝玉山竹(Y. pauciramificans Yi)和抱鸡竹(Y. punctulata Yi),现予以报道。【结论】这些新纪录属和种在贵州的发现扩展了其分布范围,同时丰富了贵州竹类植物的多样性。